产品中心
高考结束,家人纷纷以送礼物的方式向考生表达心意。而近日,一位女生收到姐夫送的 “苹果三件套”—— 苹果手机、iPad、笔记本电脑,这份豪华大礼不仅让当事人惊喜,更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。
从实用层面讲,这三件电子产品确实是大学生活的得力助手。手机方便与家人朋友联络,iPad 助力学习,笔记本电脑便于完成课业任务,在未来的大学四年,它们都能派上大用场。然而,问题也随之而来,如此高规格的配置是否必要呢?市面上普通品牌的同类产品,功能同样能满足需求,价格却不到其一半。
礼物,从来都不只是物品,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。中国传统一直强调 “礼轻情意重”,礼物真正的价值,并非价格标签,而是其中蕴含的真心。一个用心挑选的书包、一套优质的文具,甚至是一封饱含深情的手写鼓励信,都能传递满满的关爱。可当礼物变成奢侈品的竞赛,收礼者可能会倍感压力,甚至滋生攀比心理。
从家庭关系来看,姐夫赠送如此贵重礼物,也需谨慎思量。这一举动或许会给其他亲戚设定过高标准,同时可能让姐姐心里有所不适。家庭成员间礼物往来,应注重整体和谐产品中心,避免给彼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。
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,这份豪华礼物可能传递出错误的价值观。大学生活是培养独立与节制的成长阶段,过早接触高端消费品,容易影响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正确认知。难怪有网友调侃:“这下全班同学都知道她有个土豪姐夫了。”
网友们对此事反响强烈。有的网友指出这是不良风气,给普通工薪阶层带来巨大压力;也有人担忧这如同 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 般,一旦跟风,影响恶劣,开了不好的头。更多网友建议,表达心意有许多更具创意的方式。比如送一套与专业相关的书籍,帮孩子报名一个兴趣班,或者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毕业旅行。这些方式既能体现用心,又能助力准大学生更好地迎接新阶段。礼物的意义,在于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,而非炫耀送礼者的经济实力。
高考后的礼物选择,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成长教育的讨论。当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学习需求时,我们或许该思考:大学四年真正需要武装的是设备,还是独立思考的能力?
有教育专家指出,过度物质奖励可能削弱学生的内驱力。与其赠送全套高端设备,不如将礼物拆解为阶段性成长激励——当新生完成第一个课题汇报时获得专业耳机,通过英语四级后升级笔记本电脑。这种目标-奖励的对应模式,既能保持学习动力,又教会孩子想要与需要的界限。
事实上,许多世界名校都有电子斋戒传统。哈佛大学图书馆至今保留着纸质卡片目录系统,刻意营造慢学习环境;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仍要求学生用钢笔手写论文初稿。这些设计都在提醒:真正的学术训练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清醒认知。
在礼物形式之外,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观念的引导。日本家长常赠送打工体验券,鼓励孩子通过暑期兼职自购部分学习用品;德国家庭流行技能礼物卡,由长辈亲自教授驾照培训、理财课程等实用技能。这些做法都在传递同一个理念:成年礼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什么,而在于准备好成为怎样的人。
回到最初的话题,或许最珍贵的礼物藏在时光里。一位大学教授曾分享,他至今珍藏父亲送的旧钢笔,笔杆上刻着知识比墨水更耐久;也有毕业生回忆,母亲准备的针线包和常备药箱,让她在异乡深夜发烧时第一次读懂儿行千里的牵挂。
在物质充裕的当下,我们更应回归礼物的本质。一份恰到好处的礼物,要兼具实用性与情感传递,既契合收礼者需求,又不给双方带来负担。高考结束,新生活即将开启,与其用奢侈品堆砌祝福,不如送上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长的贴心礼物。你认为高考后送什么礼物最合适呢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用真实的记录,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!我们相信,真实故事,更具说服力,更感动人心。更多资讯请关注:艺飞说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泰王室又封新宠妃!94年新人出身名门穿黄袍亮相,狠压其他小主和流亡二王子?
青岛市教科院附属学校:三级联动聚势能,馆校合作打造“行走的课堂”育人共同体
苹果 iOS 26:Apple Music 应用原生整合 Replay 音乐回忆功能
消息称苹果 Apple 智能加持新版 Siri 将跳票至 iOS 26.4 上线
友情链接: